你還記得他們嗎?3 年前的今天,有 6 名消防員的年輕生命被吞噬在新屋的一場大火內。當時一座違建的保齡球場發生大火,共有 84 名消防隊員前往搶救。在救援過程中,違建的鐵皮鋼架建築突然發生閃燃,瞬間建築物崩塌,其中 6 位年輕人來不及撤離,英勇殉職。
以下是六位英勇殉職的消防員名字,請大家別忘了他們的故事:
陳鳳翔,26歲,桃園市政府消防局永安分隊隊員
陳彥茗,22歲,桃園市政府消防局永安分隊隊員
蔡長融,21歲,桃園市政府消防局永安分隊隊員
張桂彰,22歲,桃園市政府消防局觀音分隊隊員
曾重仁,27歲,桃園市政府消防局新屋分隊隊員
謝君杰,29歲,桃園市政府消防局草漯分隊隊員
#今天公祭明天忘記 是台灣社會的壞習慣。每當有悲劇事件發生時,政治人物和媒體輿論會紛紛讚揚罹難者的英勇,整個社會一起為遺族祈福,但往往疏於追蹤檢討產生悲劇背後的 #結構性問題。
結構性問題只要一天不解決,總有一天類似的災難又會再次發生,然後整個社會再一次重演讚揚、哀悼、祈福的儀式,始終沒能根本處理問題。
在這起事件中問題點至少有幾點:
1. 超過 20 年的違建,等級本為 30 天內必須拆除的「A1-A4」等級被塗改成「非供公眾使用」的 A7 級或是「無立即拆除必要」的 B 級,過去 6 年來 28 次安檢僅 1 次沒過。
2. 消防人員的指揮調度系統不夠完善、個人裝備不足。
3. 消防人員的人力不足
4. 消防人員沒有工會組織(或有類似足夠強大功能的團體)足以為自己爭取權益、爭取裝備,或抵抗不合理的命令與勤務安排。
醫療人員很能同理消防人員的處境,在急救的過程中,EMT 和醫療人員共同組成了 Chain of Survival (急救的生存之鏈),如果沒有消防的 EMT 專業技術人員, 就難以及早施行心肺復甦、及早使用電擊,並在短時間內將患者送至醫院,讓醫師接手後續的急救工作。
但在和消防員接觸的過程中,我們也時常聽聞到各式勤務、裝備、管理上的問題,嚴重打擊了消防員的士氣。
例如消防人員的勞動權益,在這些年來也沒有明顯的進展。政府還是不讓消防員的勤務單純化,捕蜂捉蛇業務仍然要這些消防員們「做功德」
這幾年來,我們往往聽到政治人物宣示要補足消防人力、補足消防裝備,但實際上的作為卻嚴重不足。至少在基層消防員身上,並沒有明顯感受到差異。
檢討系統性的問題遠比檢討個人還要困難,但卻是國家社會能進步的必要關鍵。今天我們除了紀念這群犧牲的年輕生命外,我們希望呼籲各位朋友,一起支持消防人員組織工會、一起支持給他們安全的裝備和合理的勤務安排。
我們的國家,我們的人民都該養成 #系統化思考, 解決 #結構性因素 的習慣。唯有如此,台灣社會才能真正大步往前邁進。
(本圖文版權沒有,歡迎分享。希望大家別忘了這些犧牲的年輕生命。)